您的位置:
穆斯林武馆:“中国功夫”修炼身心
11-27-2003 13:25:16 新华网 阅读 次
文章搜索
本周热门文章
专题热门文章
新华网西宁11月26日电(记者刘畅、姜辰蓉)当清晨的礼拜结束时,天色仍然没有大亮。70岁的回族老人郭曾华步行半小时来到湟水河畔的太极拳课堂开始晨练。多年来,西宁市穆斯林武馆将“太极养生”的健康理念传授给了几百位回族老人。
西宁市穆斯林武馆成立于1992年,是西宁穆斯林群众自发组建的民间武术团体。11年来,这个社团致力于将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群众健身相结合,通过晨练课堂、假期培训班、比武大赛等方式将回族武术文化在西宁发扬光大。
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漫步于西宁的大小公园和广场,常常能见到几十位头戴小白帽的习武方队。他们整齐的阵容、昂扬的气势构成了高原古城一道独特的景观。67岁开始跟随武馆练太极拳的郭曾华显然已经不能把每个动作做到家。“但是,通过练拳我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有信心。”郭曾华说:“如果一天不打拳,就象没做礼拜一样,觉得不舒服”。
武馆的馆长、创始人是74岁的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冶国福。冶老先生60多年前因家贫受气而萌发习武强身的念头。“那时侯我总觉得,要是老百姓人人都会武术,就不会总被恶势力欺负,中国也不会被别国欺负,”冶国福说:“可是随着社会变化和自己知识的积累,我开始认识到武术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据冶国福介绍,武术是回族人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国穆斯林的习武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纪的明朝。在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斗争中,回族将领常遇春、胡大海等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他们擅长的查拳、阿里棍、八极拳、回回十八肘等拳法便在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广为流传。历史上,人们以昆仑山为标记,把西北回民所练习的拳法称为“昆仑派”,与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相提并论,成为中国武术四大技术流派。
在西宁市的200万人口中回族有33万,是西宁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西宁的回族群众大多保持着传统的穆斯林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在黎明太阳升起之前赶到清真寺做礼拜,然后三五成群去习武健身;练得一身热汗再在街边的小吃铺吃上一碗羊杂汤,然后精神饱满地开始工作。一个普通穆斯林的早晨就是这样忙碌而富有生活气息。(完)
【
发表评论
】 【
新闻回顾
】 【
推荐给朋友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未找到相关文章
信息提供:
孙氏内家拳
技术支持:
晓冉工作室